张学良麾下有25万东北军:为何被软禁54年,没一个人来救?

Bet体育365验证提款 2025-10-03 06:13:25 admin

1936年寒冬的12月12日,一场震惊中外的军事行动在西安上演。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,以武力扣押了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。这场被后世称为西安事变的突发事件,在刀光剑影中拉开了帷幕。令人庆幸的是,经过多方斡旋,这场危机最终得以和平化解。

当时中国的局势可谓岌岌可危。虽然蒋介石的某些政策确实存在问题,但从国家大局来看,他的安危关系重大。若蒋介石遭遇不测,刚刚形成统一局面的中国很可能再度陷入军阀混战,这恰恰给了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。

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,在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,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。然而令人唏嘘的是,这位少帅刚抵南京就遭到软禁,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徒生涯。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:当时东北军仍有5个军约25万之众,为何无人挺身而出营救他们的统帅?

要解开这个谜团,我们需要看看张学良离开后东北军的真实状况。临行前,张学良曾留下手谕:在他赴南京期间,东北军由于学忠统率,并接受杨虎城指挥。但这一安排很快就暴露出严重问题——25万东北军怎会甘心听命于仅有6万兵力的西北军将领?更何况东北军历来是张氏家族的嫡系部队,军中元老对杨虎城的命令根本不予理会。

于学忠的处境同样尴尬。这位将领在东北军中的根基尚浅,早年长期在直系军阀吴佩孚麾下效力,直到1927年才转投东北军。更棘手的是,当时他远在甘肃,根本无法及时掌控西安局势。张学良的精心安排,就这样成了一纸空文。

展开全文

当少帅被囚的消息传来,东北军内部立即陷入混乱。主和派与主战派各执一词,分裂之势愈演愈烈。高级将领们纷纷调兵布防:刘多荃、冯钦哉等部驻守西安以东,防备中央军西进;于学忠、王以哲等部则分别扼守甘肃、洛川要道。表面看来防线固若金汤,实则暗藏危机。

更严峻的是,中央军早已对西安形成合围之势。胡宗南部向东推进,万耀煌军进抵咸阳,刘峙、顾祝同更率领二十个师分路逼近。群龙无首的东北军在这种压力下开始出现大规模倒戈:万福麟扣押副军长黄显声,黄永安拱手让出洛阳,冯钦哉更是公开声明与张学良划清界限。中央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推进到西安近郊。

与此同时,东北军内部矛盾彻底爆发。以孙铭九为首的少壮派主张武力救张,而王以哲等元老则力主和谈。当元老派秘密下令部队后撤时,少壮派竟派人刺杀了德高望重的王以哲将军。闻讯赶来的67军将士扬言要血洗少壮派,内战一触即发。

危急关头,杨虎城不得不向中央军妥协。随后东北军各部被拆分调往全国各地:51军赴皖苏,53军往河北,67军移防......曾经威震一方的东北军就这样被肢解,再也无法形成统一力量。在这样的局面下,自然无人敢冒险营救已成政治犯的张学良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