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及“情怀”,我们究竟在说什么?

Bet体育365验证提款 2025-06-29 15:14:01 admin

那场演讲,不仅使得本就有一定知名度的罗永浩备受关注,也带火了“情怀”这个词。

而这次的酷派起诉事件,不仅让罗永浩与他的锤子科技再受质疑,罗永浩从谈“情怀”到卖“情怀”的转变,也引发了网友对“情怀”这个词讨论。

作为一个抽象词汇,情怀很难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,又或者往往根植于个体主观体验的情怀,压根无法定义,只能放之具体的情境中去探讨。

本文将讨论的,是影视漫作品中的情怀。

仅仅是回顾刚刚结束的十一月所上映的电影,似乎便很难绕过“情怀”二字:全球票房突破8.225亿美元大关的《毒液:致命守护者》,以《蜘蛛侠》系列中的反英雄角色毒液为主角,衍生出独立故事。

而《神奇动物:格林德沃之罪》,被网友称作是《哈利波特》系列的“前传”,电影给了霍格沃兹与校长邓布利多大量镜头,剧情中心也始终与邓布利多始终关联。

至于岩井俊二执导的《你好,之华》,“身份错位”与“信笺”的关键情节,乍听之下,与《情书》似乎也重叠众多。日本影史上漫改票房第一的《名侦探柯南:零的执行人》作为柯南的第22部剧场版,无疑更是情怀的延续。

通过这一“HP党与柯南迷齐声尖叫,岩井俊二的中国版情书共漫威不一样的反英雄争锋”的局面,这一领域的“情怀”得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义。

影视漫作品中的“情怀”,寓指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:

一方面,最初的某个作品或某一系列吸引广泛受众后,其续集、衍生作品一旦出现,之前的受众会因对之前作品的喜爱与怀念,对新作品的尝试意愿也会变得强烈,从而带来相应的人气。

另一方面,这样的续集或衍生作品,因为有之前成功作品所奠定的情感共鸣的基础,能够以更少的铺垫、渲染达到预期的共情效果,又或者可以将前期的作品本身看作是新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的铺垫。

以《神奇动物:格林德沃之罪》为例,这部豆瓣评分7.2的电影,因剧情疲软、故事线多而不深等问题受到诟病,但仅仅因“哈利波特相关”便打出较高评分的观众不在少数,更有许多观众在《神奇动物》的短评区直接表达了对哈利波特系列的喜爱。

更有观众直接表示,当霍格沃兹与《海德薇变奏曲》同时出现,哪怕没有什么实际剧情,也会变得兴奋。

此类“情怀”在电影里的利用,绝非今年11月份电影档的特有现象。回顾近年来的影视漫作品,不难发现,距离上一个经典原创作品的井喷的时代已过去很久,诸如《速度与激情》、《指环王》、《007》等大获成功的系列电影,第一部的问世已经是21世纪初乃至20世纪的事。

目前,比起构建一个崭新的完整背景以供创作,多影视漫的创作者、投资方反而倾向在已有的、获得市场认可的IP上进行挖掘、反复衍生。影视漫作品中,这样的例子,不胜枚举,比如2015年上映的《小黄人大眼萌》,以及今年的《星球大战》的衍生电影《星球大战外传:侠盗一号》。

影视漫的创作者以及投资方有这样的倾向,完全可以理解。

一方面,这样的创作符合创作者及投资方的利益。正如上文所提及,比起完全原创的故事,续集、衍生作品因为在上映前已经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受众,无论是电影的票房,还是电视的收视率、动漫的关注度,都有最基本的保证。

《纳尼亚传奇》制片人马克·高登就曾表示,当一部电影开销高到了一定程度,它必须具有成为品牌的潜力,从而使故事和角色得到广泛认知,继而带来衍生收入。

不仅如此,之前的IP既然能够获得成功,多少意味着原来所构建的创意符合观众审美喜好与价值倾向,在此基础上进行续作、衍生,是再获认可的保险之举。

哪怕新作品不尽如人意,只因为与之前的作品相关联这一条,就有观众愿意观看,那么这些作品在上映后几乎不可能出现“无人问津”的现象,而这也意味着创作者与投资方几乎不必要担心严重的“扑街”。

并且,完全原创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最初始的构建。要从头到尾再完成一次对诸如《哈利·波特》、《指环王》中虚拟而宏大的世界的构想,所要消耗的时间、人力不言而喻。

相对低的“扑街”风险,可见的利润保证,前期构建的低成本投入……综合考虑这些因素,当崭新的创意无从得出,创作者与投资方选择续集或衍生作品,以“情怀”另辟蹊径,便不值得奇怪。

今年因贩卖“情怀”而饱受争议的电影《爱情公寓》

另一方面,市场对这样的续集、衍生创作,存在着一定的需求,换而言之,“情怀”确实存在于观众之间,并且不是少数。尽管这是个多数场合下人们开始羞于谈及情怀的年代,但在影视漫上,许多人依然愿意为了“情怀”而买单。

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TYPE-MOON原作的Fate系列作品,该作品在首次亮相后,就获得非同寻常的人气,并吸引了一些作家参与制作,从而由本篇衍生出了诸多人气作品。

作为最早发行于2004年的作品,Fate在今天仍然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新手“入坑”,随意打开贴吧,都能看见追问后续的帖子。

11月份上映的《名侦探柯南:零的执行人》也证实了这一现实,这部于今年5月就在日本上映的电影,其剧情成分中的悬疑与推理的边缘化早在上映前就为观众所知,但这并未影响柯南粉观影的意愿,迄今为止在国内票房过亿,而其在日本更是创下了刷新票房记录的瞩目成绩。

对能够衍生出一个系列,甚至成为文化符号,供养起观众心目中“情怀”的创世纪作品,应肯定其背后的灵感与构建报以敬意。而正如好莱坞大受欢迎的系列电影,能够在一个固定IP上持续进行深度、广度的发掘,其背后同样需要创作者的创造力与功力。

但影视漫创作中,以“情怀”为主打的作品占据主流位置,并非值得提倡的现象。

归根结底,创作人不应该将新作品的共情责任过分推卸,将期待全部寄托于已有影片建立的感情基础上,而要尝试用独立、崭新的故事唤醒观众新一轮的触动。

因为无论是已有IP的再度发掘,还是新故事的首次展开,一个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共情,追本溯源并不是因为那些所谓的“情怀梗”,而是对人类所拥有共同情感的唤醒。

对影视漫作品中的“情怀”,创作者应当有一种断舍离——如果觉得作品的构建已足够丰盈、足够完善,比起绞尽脑汁再去发掘、消费,在适当的时候让故事停止,留给观众以“余味”反而是更好的选择,比如《灌篮高手》的原作者选择让故事留在一个遗憾的节点,《指环王》的导演在《五军之战》结束后明确表达停止再拍的意愿。

而作为观众,对于“情怀”作品不必以偏见的眼光去抵制,也不应该因为“粉丝”滤镜而对短板、硬伤视而不见,而是要去看看它在旧的基础上,有没有表达出新的东西。

如果只一味复制“情怀”,反复消费,那么“情怀”最终只能成为背后空无一物的寂寞。

文编 | 黄 雯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

美编 | 丁浸哲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

责编 | 张敬怡 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