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有哪些刻苦學習的故事?

网上365体育买球波胆提现 2025-10-02 05:39:55 admin

孔子的學琴經驗

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。他十分好學,當他知道晉國樂師襄子的琴藝高超,便不惜千里迢迢到晉國向襄子求教。襄子教孔子彈奏一首樂曲,十多天後,襄子認為孔子已掌握樂曲的節奏和技法,可以學其他新曲了。然而,孔子卻要求繼續練習原曲,直至能明白樂曲的主題和深刻意義。又練了一段時間,襄子認為可以了,但孔子認為自己還沒理解樂曲所刻畫的主人翁,所以要求繼續練習這樂曲。孔子不斷練習,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,漸漸在樂韻中顯現出來……「這不正是施行德政的周文王嗎?」兩人興奮地叫了起來。原來這首曲正是歌頌周文王的《文王操》!

蘇秦「以錐刺股」

蘇秦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謀略家。在他成名之前,也有過一段感人的奮鬥故事。蘇秦早年讀了不少書,認為自己很有本事,便向各國君主推介自己的政治主張,可是沒有君主願意採納他的建議。失意潦倒的蘇秦回家後,親人認為他沒出息,對他很冷淡。蘇秦大受刺激,發誓從此要好好讀書,充實自己。他精心挑選了一本兵書,日夜鑽研,可是讀到深夜時,就會不由自主地睡着了。蘇秦為驅去睡意,在書桌上放一把錐子,困意來時就抓起錐子,刺向自己大腿,劇烈的疼痛立即驅走睡意,使他又精神百倍地讀書。苦讀一年後,他終於學有所成,得到六國君主重用,同時還擔任六國的宰相呢!

邴原「戒酒遊學」

邴原是東漢人,因為家窮,十一歲還未上學。後來學堂的一位老師見他對學習很有興趣,就讓他免費聽課,邴原自此用功讀書。邴原長大後,深感書本上的知識有限,於是想到外地遊學,開拓視野。邴原是個很喜歡喝酒的人,為免自己因嗜酒而誤了學業,於是,他在臨行前下定決心戒酒。他到處向名人學者請教,結交了很多好友。每當朋友設宴款待他時,他總推說自己不會喝酒,拒絕了酒香的誘惑。在整整八九年間,他滴酒不沾,努力求學,結果學識大有長進。邴原學成之後,返回家鄉招收門徒,講授古典經書,創立了以品德高潔著稱的邴原學派。

司馬光的「警枕」

北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司馬光,從小就很聰慧機警,他年幼時破缸救友的故事,更是家喻戶曉。他的聰慧與喜愛讀書的個性是分不開的。即使他當了官,仍保持勤於閱讀的好習慣。司馬光白天忙於公事,只好在晚上唸書,直至深夜才到臥室睡一會,五更時又起來讀書或寫文章。為免自己睡得太久,他用一段圓木頭來代替枕頭。圓木枕很堅硬,與腦袋接觸面小,睡久了便會覺得不舒服,想翻個身,但當頭一離開圓木枕,圓木枕就滾開,頭便會碰撞到床板上。這時司馬光就會清醒過來,回到書房繼續讀書。日子一久,他跟圓木枕產生了感情,還親切地稱它為「警枕」呢!